内容详情
欧皇注册官网首选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28 21:28  

  欧皇注册官网首选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代表性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如今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相传,马头琴最早是由草原一个叫苏和的牧童做成的。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相貌英俊,为人谦逊善良。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一匹孤单的小白马躺在地上没人照看,他担心小白马黑夜被狼吃了,就把它抱回来饲养。小白马在苏和的精心照顾下长大了。长大后的小白马不仅长得美丽健壮,又是草原上跑的最快的骏马,人见人爱。小白马也特别通人性,陪伴着苏和,并全力帮助苏和保护羊群。

  可是没想到,苏和的爱马遭到了有权势的草原恶霸的嫉妒,欲占为己有。一天,恶霸带人去抢苏和的马骑,可是小白马生性倔强,硬撑着不让他骑上去。恶霸恼羞成怒,拉走小白马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同时找人打昏苏和。苏和休养了几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一天晚上,忽然听见门响。问了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门还是碰碰地直响。他跑出去一看,小白马回来了!它身上中了七八支利箭,跑得汗水直流。苏和咬紧牙,忍住内心的痛楚,拔掉了马身上的箭。血从伤口处像喷泉一样流出来。马因伤势过重,第二天便死去了。

  原来小白马想回到苏和身边,一怒下用力把恶霸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凶残的恶霸拿起弓箭要射死小白马。小白马虽然身上中了几箭,但还是跑回了家,死在它最亲爱的苏和面前了。

  小白马的死,给苏和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短短几天就变得苍老。每当黑夜来临,他就迎着凛冽刺骨的风唱出悲伤的长调,一遍又一遍,感天动地。苏和怀念如亲人挚友般的小白马,怀念小白马的陪伴和温暖,可是拿什么也换不回小白马的生命了!

  一天夜里,苏和在梦里看见小白马活了,小白马像从前一样撒欢儿地跑向他。他轻抚小白马,小白马也靠近他的身旁,亲吻他已变得枯萎焦黄的脸,轻轻地对他说:“亲爱的主人,你若怀念我,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那我就能陪伴你,永远跟你在一起了。”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和尾做成了一只琴。这样草原上第一把马头琴诞生了,每当他拉起琴来,琴音如梦般,好像小白马陪伴在身边,诉说内心的思念,当孤寂痛苦得到了表达和安慰,琴声也会变得更加美妙动人。

  从此,马头琴成为了最具蒙古民族特色的象征。马头琴的乐声成为最能表达草原牧人欢乐和悲伤的琴声,时而深沉哀怨,诉说着草原人的苦难;时而优美悦耳,表达出草原人对家园的热爱和向往。其实关于马头琴的传说还很多版本,但大同小异,都有一个哀婉,凄美,苍郁的主旋律,始终歌颂淳朴善良的人性,赞美马与人挚友般生死相依的情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4月,蒙古族马头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林为蒙古马头琴继承人。

  传统的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故用料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现代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上下两框板的中央开有装入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上分别开有出音孔,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为饰,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作。琴头呈方柱形,顶端向前弯曲,造型为雕刻精细的马头。

  1.《苏和的白马》苏和的小白马的故事,不仅被蒙古民族的人们所熟知,甚至东渡日本,被编为儿童文学广泛流传。我国著名的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终生致力于马头琴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他的弟子遍布在世界各地,有一次,在日本的一次演出中,日本孩子问他有没有描述关于苏和与他的小白马故事的曲子,齐·宝力高即兴创作演奏了一曲,后来被录制下来,据说改编后就是现在的《苏和的白马》。

  2.《朱色列》相传“朱色列”是一座山的名字。一对恋人因战乱天各一方,遥望这座山成为他们思念彼此的方式,乐曲用来比喻爱情的坚贞。

  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若你结伴或者独自前往内蒙古草原,只要用心聆听,就能随时随地领略到马头琴的魅力,它或许来自草原城市的庄严殿堂,或许来自朦胧月色中的牧场,或许来自一个小小的蒙古包。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湛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自由的空气、弯曲的河流、奔腾的骏马、欢乐的牧歌……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