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钱塘娱乐平台-唯一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26 20:32  

  钱塘娱乐平台-唯一首页单江波30多年坚持收集古复州当地民间老旧乐器,修复收藏200多件百年前民间说唱艺人使用过的二胡、琵琶、三弦、古琴、匏琴、月琴、圆琴等老旧乐器,想尽办法把破损的器件修复完好,直至能够弹拨出带有岁月印记的古韵琴声来,老单才抚琴而笑,仿佛与制作老琴的匠人,进行了一次匠艺琴心的对话。

  年近六旬的单江波,在瓦房店华泰广场经营琴行,以“谦琴行”做店名开设音乐培训机构兼营多种乐器销售,是行业当中较为有名的懂琴人。这不是因为他的乐器生意做得好才获取的评价,而是他对民族乐器的研究和领悟,与众多音乐达人相互学习交流,成为了一位乐器方面的行家。

  多年来,单江波走访了诸多民间乐器演奏的高手,了解民间乐器演奏口传心授的师徒相续的传承历史,深入探究辽南古复州区域的民间乐器演奏的发展演变历程,从中体会到了沉淀于乡野的那份厚重的音乐文化,根植在群众当中的悠久民间文化的魅力。

  有人这样不理解地问单江波:“你自己就是经营乐器的,全国各地的制琴厂家都很熟,况且现代乐器在音律方面比老乐器有很大的改进,外形漂亮,音质好,为什么就喜欢老旧乐器?”老单拿起一把琴杆和琴筒粗长的百年老二胡,相比一看就比现代的二胡又大又重,乌黑亮泽神韵不俗,携带用的是皮囊背带。

  单江波说:“这种二胡,是当年工匠手工制作的,在选料上就不一般,琴头镶嵌象牙雕花头饰,琴柱、琴筒、琴托都是紫檀木的,是工匠爱惜材料不舍得将长出的部分截掉,才把琴做的这么憨拙。这样的一把琴在当年琴师的眼里胜过宝马良驹的价值,是稀奇难得之物。”

  在单江波眼里,每一把老琴,都凝聚了制琴匠人的才智,巧手匠心灵魂雕琢,楔入人琴合一的无言智慧,把艺术神韵凿入琴的方榫圆枘每一个部件中,折射出朴素的人文思想,映现出年代的文化魅力,不因琴龄而逊色,不因琴殇而夭折。单江波把老琴看作是传递民间文化记忆的生命体,把缄哑的老琴修复发音唱律,仿佛把百年前琴师弹奏的乐曲复制回来,捡拾起散落在民间的文明史话。

  通过研究修复老琴,单江波窥视到了古复州地区曾经的文化兴盛,一代一代的匠人和艺人,积淀了厚重的乡土文化。单江波介绍说,在复州地域周边收集的老旧乐器,都是百年前民间的说唱艺人使用的,据藏有老旧乐器的老人们讲,清朝初年清军八旗和蒙军一旗来复州驻军后,举办各类活动时,都请鼓乐班子、大鼓艺人、说琴书的、耍皮影的来表演,周边村屯的人相聚来观看。艺人还根据邀请人举办的活动主题,编写歌词撰写故事,说的是百姓家中事,唱的是当地熟悉的人,手头宽裕的人掏钱打赏,要求添曲加戏,观赏者喝彩吆喝,席地而坐乐得前仰后合,游走于民间的艺人,用这种方式,给众人送来了快乐,充满了朴素的情怀。

  如今看来这些过往的乡间大事小情,就是沉默在岁月里的民间文化,也孕育出如今复州地区被国家省市认定的诸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年的说唱艺人缘于携带方便,多半使用的是二胡、琵琶、三弦、月琴和圆琴等乐器,大多是请匠人制作或自己研制的。单江波拿出一把从村屯收集来的匏琴,约有一米长,琴头和琴胆都是葫芦做成的,弓形竹杆琴柱,三根斜拉琴弦,琴头的葫芦画着娃娃脸,扎着马尾辫,形似一只调皮的蚂蚁,小巧玲珑堪称秀美,民间称做“蚂蚁琴”。

  单江波说:“这把“蚂蚁琴”虽然制作选料低端廉价,但设计的精巧诠释了匠人的天赋,更能透视出民间普通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质朴的思想情怀没有被物质条件所埋没,这也是古复州地区千年的民间文化沿袭变革所诞生的群众智慧。想起这些,就对家乡文明的过往和群众文化产生自豪和自信。这些文化符号和匠人的手迹,对现今时代人们修学求知也是激励鼓舞,留给社会的是看不见的财富。”

  可想而知当年辽南复州地区的文艺青年,身背一把琴游走于乡里集市、街巷村屯,或三五结对,或一人独行即兴演奏。特别是民间的庙会酬神、集市贸易、婚丧嫁娶以及逢年过节,到有钱人的家里唱堂会,或在办喜事、老人过生日、孩子过百天的人家里演唱。也有的是由村、屯里的头面人物邀请艺人来表演,招引众人来观看。说唱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也随着社会需要而不断提高,也激发了青少年拜师学习的兴趣,说唱艺人的表演水平在现实的磨炼中也不断提高,后来由农村转向集镇和城里,广泛地活跃开来。

  单江波感到,收集的200多件复州地区的老乐器,件件都蕴藏着文化艺人的故事,每一件乐器都和百姓的喜乐岁月联系在一起,见证了不同时期的民俗、民生、民智、民族情感、价值取向、思想高度、文化生活的层层写照。揭示了朴素的艺术元素在民间层面、在生活中、在劳动里、在乡规民约的习俗、在生产经营的需求、在朴实无华的观念里潜隐。修复残损的老琴,在琴的每一个部件构成的细节中,都能触摸到民间制琴匠人精湛的技艺,挖掘出匠人精雕细琢展现的智慧。

  散落民间的老乐器,流转于后世人手中,由于喜欢弹奏老乐器的人越来越少,也失去了当年拥有它的琴师的爱护,满身灰尘,部件损坏。单江波在民间寻找这些老琴,收购到自己手中,一件一件地修整。

  有的琴头破损,有的琴轴脱落,有的琴筒开裂,有的没了琴托,修复起来难度大,相同材质的配件不好找,缺损的部件只能复制重做。在多年的修复过程中,单江波还自己制作了一些小工具,寻找材质相同的木料,刀削手刻为老琴恢复原貌,花在购置配件上的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单江波乐在其中,越来越像一个手工匠人了。(文/刘胜斌 摄影/刘金来)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