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优游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15 17:14  

  首页@优游注册@首页“一方琴桌,两位先生”是您和古琴的深厚情缘。从紫檀到古琴,您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朱家溍先生,郑云飞先生,我和两位先生的每一次交集,都是极为难忘的过往,每一次过往,都能受益终身。朱家溍先生喜欢博物馆的老物件,特别是一张紫檀四平画桌。先生常常带着我,给我讲解这张桌子每一根线条的流畅,每一个转角的圆润。他春风化雨般的讲解,悄然润泽了我的内心,那种精益求精的内在,更是给我立下了一个标竿。后来先生作古,为追思先生,我用两年时间亲手打磨了一方琴桌。样式,图案,花纹,都是根据先生捐赠的那张紫檀四平画桌临摹而来的,木质用了上好紫檀,厚实敦重,每一根纤如发丝的线条,都经双手摩挲了千遍万遍,那份思、那份想,那份念,是言语难以形容的。

  后来这方琴桌,赠给了郑云飞先生。有道是,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对于阅琴万千的郑先生来说,送他一方琴桌,最是贴切。平日里,我最爱听郑先生抚琴,如果是《高山》,琴音中就有高山之间的对答和回响。如果是《流水》,琴音中就有流水之涧的流畅与顺滑。郑先生把古琴放在那方琴桌之上,能邀清风,能请明月。朱先生之风,千古流溢。郑先生之艺,继往开来。人生海海,两位先生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灯塔和最清晰的路标,从朱家溍先生,到郑云飞先生,清风明月,永伴左右。

  早在数十年前,在紫檀家具行中,您已经是名震一方的工艺美术大师。转身斫琴行业,古琴在您心中是什么样的分量?

  古琴,从来都不止是一张古琴而已。在中国,古琴一直都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琴上的七根弦,每一次的触动,都能接通天地的玄音。古琴,几乎贯穿着中华文明史,每一根琴弦,都牵动着华夏民族的礼乐之仪。天下乐器纷繁复杂,却唯有古琴,能够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释家的“本心顿悟”融为一体,都融为那丝那缕悠悠荡荡的琴音。因此,每一张古琴,都重若千钧。

  名家古琴,多以斫琴家命名,但您却没有走这条“寻常路”。“琴在江南”四个字代表着什么?

  “琴在江南”,情亦在江南。“琴在江南”,是古琴艺术发挥到极致时,曾在江南留下的深深烙印;琴在江南,是古琴艺术发展到当下时,正在江南发出的深深回望;琴在江南,是首次亮相的古琴品牌,不争奇,不求异,只是静静地做琴,做出古琴应有的样子,发出古琴应有的声音,奏出古琴应有的乐章。

  去年3月,宜兴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七弦听古今——宜兴首届古琴文化大赏》的古琴展,良琴备至、名家咸集,您对那次盛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

  那是一次南北相融的盛会,琴坛十友,斫林七贤都到齐了。“北王”王鹏来了,新斫“无痕”,朗逸舒展,浑厚内敛,宛若天工,秋水无痕;“南马”马维衡来了,亲斫“曲成”,珠玉相串,飞瀑直流,密疏相间,虚实相掩;“斫琴国手”张玉新来了,新斫“平安如意”,一方一圆,取法天地,方正端重,圆转流动;“倪琴创始”倪诗韵来了,亲斫“连珠”,端庄古朴,俊秀文气,饱满绵长,松透圆润。此外,还有唐健垣、饶锋、李全、熊立群、许昌武、潘珠军、吴跃华……,他们无不是当代颇有影响力的琴家,而他们带来的古琴,也都是倾心血之作,无不标新立异,无不引人注目。有古琴形制若鱼者,琴身流畅,色泽鲜亮;有古琴形制如竹者,琴身斑节,墨绿高古。

  多年斫琴,不求名利,只求在古琴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能恢复古琴应有的形制。琴棋书画,古琴本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七弦古琴,每一根弦,都连接着先古和当下。只不过,如今大家都在忙着赶路,根本来不及往回看。

  我就要做那个往回看的人。希望通过一张张古琴,在一张张古琴的琴弦之中,慢慢重新拾起,那些遗失掉的美好,那种美好,叫做传统。我重温古琴的外形,每一款古琴的形制,都有取法自然的道理,每一款外形的古琴,都有自己的性情;我重温古琴的琴声,每一根琴弦的颤音,都在追求一种干净的境界,从净至清,才是中国人对于乐声的最高褒奖;我重温古琴的线条,每一张古琴的线条,都应如流水冲刷下的山石,有着最为浑然天成的起伏;我重温古琴的漆面,每一张古琴的漆面,最终检验的,不是琴家,而是时光,要让岁月为每一张古琴,都镀上永不褪去的光华。

  我正在复原传统丝弦,从丝开始,交绞成弦,能够演奏任何音区的琴音,能够满足任何奏者的需求。古琴上十三徽,每徽之处,都有中正清亮之音。较之低回,更显高古。较之沉闷,更显清冽。哪怕是在一徽处,琴音亦是如同黄莺初啼,敲冰戛玉。在古琴上弹奏出的每一个音,每个音都有音头、音身、音尾,从音头起始,那是脆响如初,至音身的连绵不绝,再到音尾的余韵袅袅。光是一个音,就有着如此丰厚细腻的层次,就有着如此复杂多端的变化,当演奏起一首完整的琴曲时,那一定是如同万流入海,气贯长虹了。

  为纪念“申办中国古琴日”,您和中国琴会会长赵家珍通力合作,特别推出了“申办中国古琴日纪念琴”。琴形古有七十二式,这次选用了蕉叶琴和仲尼琴,有什么讲究?

  这批纪念琴,蕉叶琴、仲尼琴各有49张。琴身至简,就连琴穗,也是最为单薄简瘦的那种,自然地垂落着。然而,这样的至简,却直接带来了至高至强的美感,因为琴身线条极致流畅,如同山间原石,经过流水千百年的流淌冲刷,早已圆润通透。因为至简,所以摒弃了所有的外在华美,只留下了最本原的琴身线条,每一条曲线,都有自然流畅之美。每一处曲折,都有浑然天成之感。增其一分则嫌多,减其一分则觉少,这就是最恰当的比例、最合适的线条,让琴身本身,具有一种玲珑灵秀的天然之美。琴身如此,似是天成。一言以蔽之,这才是古琴,这才是古琴应有的样子吧。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