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百事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13 16:29  

  首页@百事注册@首页8月4日晚,央视七夕晚会上,甘肃籍民谣歌手张尕怂演唱歌曲《问情》,将流传甘肃临洮一带的缸盖缸民间曲调搬上舞台,穿越千年的临洮民间曲调对话古乐典籍,一呼一应间,传递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浪漫。

  『这里是临洮』发布后,引起网民高度关注,纷纷点赞,有网友兴奋地说“这就是临洮的文化魅力,我们的文化自信!”

  随后,一段临洮缸盖缸花儿拳再次流传网络,央视“走进科学”主持人张腾岳转发说:“唱曲划拳更是瞬间把我弄蒙,划拳还能这么玩!一下子就高大上了!”歌手张尕怂回答道“属于小调,啥时候你要听我现场划,好听好玩儿!”

  截止发稿时,视频转发浏览量已突破千万,转发点赞万余次,每日甘肃网,奔流新闻,兰州新闻网等省内外多家媒体转发关注,同时也在询问歌曲当中的缸盖缸是何物。

  查阅资料可知目前临洮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上承秦汉《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之遗风;隋唐时期的“伊凉诸曲”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1就记载:公元1072年(宋神宗五年)至公元1074年(宋神宗七年),王韶两次开拓熙河,升镇洮军为熙州(甘肃临洮),并建置熙河路,他向朝廷所上奏折中有“熙河人情甚喜,蕃酋女子联袂围绕汉官踏歌”之句,地点就在临洮。

  我们也特此采访西北民俗文化专家、花儿文化学者赵怀侠先生,邀请解读这一文化现象。正是文化的生命力,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而这种底气,更有赖于在发展中的传承。

  临洮,是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地理环境十分特殊的地方:一条南北走向的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洮河,和一条东西走向的古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如果说河流是哺育人类文明的摇篮的话,那么交通则是承载文化交流的脉络。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临洮境内所蕴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非常丰厚。其中,小调《缸盖缸》就是临洮民间艺术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临洮是被国家文化部于2000年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境内流传的小调、花儿、秧歌调、小戏曲、劝善歌、酒曲、童谣等,曲子数以百计,而歌词则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缸盖缸》则属于临洮民歌中最为著名的小调之一。

  《缸盖缸》流传区域较广,主要流行于青海湟水流域及甘肃大夏河流域的临夏、洮河流域的临洮、渭源、康乐等地,其歌词和曲子比较固定,仅仅是因为地方的差异而略有不同。

  临洮民间对这首小调有两种称谓。一种称谓曰《缸盖缸》,是因为在演唱的过程中,每句歌词中间会不断重复着“盖缸”和“缸盖缸”这样一个与歌词内容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的词,谓之“衬词”,西北民歌中以“衬词”作为歌名的屡见不鲜。

  另一种称谓曰《相思病》,是因为整首歌的歌词所讲述的是旧时一对青年男女之间所发生的一段悲戚的爱情故事,演唱时那凄婉的曲调和动人的歌词往往能够感染听众,催人泪下。

  那么,该小调的第一种称谓“缸盖缸”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洮河流域民间文化习俗中来寻找答案。众所周知,在旧社会,由于地方偏僻,交通落后,当地的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局限性很大,活动范围基本上固定在家庭内外和田间地头,他们视野中能见的和心中最关心的不外乎是锅碗瓢盆或节令庄稼等,所以,当地的民歌中大量出现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

  如很多民歌中都是以“十二月”来递进展开的,而有些民歌中则大量出现“清明”“端午”“锄草”“庄稼”“瓜果”“马莲”“碗筷”“油灯”等,这是农耕文明时期特点的文化产物,正所谓“劳者歌其事”。

  这种情况在临洮一带流传的洮岷花儿中尤为突出,例如“镰刀要割芝草呢”“斧头要剁白杨呢”“缸二两的一两缸”“一碗油,碗儿油”等等,用以起兴的不是“镰刀”“斧头”等生产用品,就是“油”“缸”(清油灯盛油的小缸)等生活用品。而在洮河流域旧时人们的生活用品中,“缸”则是人们平时用以装水、装米面等较重要的家具。那么这首歌的衬词中反复咏唱“缸”和“盖”就不难理解了。

  临洮流传的民歌从歌词内容上大致可分为生活歌、叙事歌、爱情歌、社火曲、劝善歌、酒曲、花儿等。在所有的文学艺术中,爱情被称为“永恒的主题”。《缸盖缸》这首歌将爱情提高到一个人性的本真层面,是其他爱情歌曲所无法相比的。

  但无论如何,从艺术角度来讲,一首民歌能够在较大地域范围流传几百年而不衰,甚至在今天依然能够让人为之动情流泪,足以说明这首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