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天运平台-天运娱乐-注册登录中心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11 04:28  

  天运平台-天运娱乐-注册登录中心云南巴乌,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的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

  有单管、双管之分。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常用巴乌全长30—60厘米。

  高音巴乌f1—g2、中音巴乌b—c2、低音巴乌f—g1。近年,云南民族乐器制作师杨声制成木管巴乌,用紫油木制,设铜插口。

  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彝族人民常用细毛竹管制作。管身上端(或左瑞)由竹节或木塞封闭,中间竹节打通,管身下端(或右端)敞口。

  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在距封闭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一3厘米、孔宽0.7厘米-l厘米。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一般应略小于簧框。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也有的用细竹篾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

  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横吹的巴乌,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度角。还有的巴乌在尾端开有尾音孔。

  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o.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簧舌的大小根据调高而定,以F调为例,舌长1.7厘米,舌根宽0.25厘米,刻好后将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纸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使其翘高0.15厘米左右,达到簧舌与黄框缝隙微小、自由振动通畅。簧片调音最为关键,簧舌根部较厚,中部及尖端较薄,应一边刮削一边装在巴乌。

  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调高的巴乌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通常应为调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调巴乌,簧片应发升B音。簧片的音高允许有小二度的游动范围,如将簧片音提高为下方四度音,就要将基音孔的位置错后或利用管口,才能使发合灵敏、明亮。巴乌与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乐器,但簧片不同。笙是每管一簧发一个音,簧舌是长方形的;巴乌是一管一簧发九个音,簧舌是锐三角形的,并且舌尖翘起。虽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动,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将巴乌换上空的簧片,就不会发出浓厚而柔美的音色。

  竖吹口含簧片,横吹将簧片置两唇间,气流振动簧片并激发管内空气柱共鸣。用吐音方法吹奏,有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技巧,可用循环换气法奏长时值音符。

  正确掌握使用巴乌按孔部位和方法,有利于乐器的演奏和表现。在按巴乌音孔时,右手部分用右手大拇指托住主音管三,四音孔之间的背面,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音孔、小指指肚自然附于第一音孔下部主音管侧,以便于其他三指在一、二、三音孔上的开,闭定位及取到支撑和平衡作用。

  左手部分用左手大拇指指肚托住并(预备开或闭)主音管背面上端的第七音孔,用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第一节指肚分别开或闭第四、五,六音孔,小指指肚自然附于副音管侧,以配合其他三指在音孔上的开闭运动.

  1.附着于音管左右侧的小指,不可固定不动,应根据演奏时的情况灵活掌握,如当运用上三指(即开闭四五六音孔)演奏时,右手小指应附着于第一音孔下侧,而左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这样才不至于影响上三指在演奏时的灵活运用。当运用下三指(即开闭一二三孔)演奏时,左手小指应回到副管位置,而右手小指可自然地随演奏抬起。

  2.各个音孔在按下(既关闭)时一定要用规定手指第一节指肚将音孔按严,不能漏气,否则会影响音准和音色。

  在演奏巴乌时应使手臂,手腕放松,手指适度地向里弯曲。开放音孔时,手指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速度和灵活性,但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影响音准和音量。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巴乌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巴乌是单音。

  两吹口双管不是朋友们说的那么简单,它本身不像传统式的两个吹口在不同的调上,而且捆绑的方式也太老套了,特别是遇到“吐”“滑”音时候就相当的麻烦,跟不上节奏或者是手不灵活,这样在演奏时会给自己带来不便。

  两吹口双管:在不同调的外圆和内圆基本一致,不同调之间有相互的连接,不同调音色基本一致,两调成正比。主要是(两只不同调的高音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特别是吹口都在同一的调上)这个是与其他双管不同之处)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演出,更有利于舞台演出,方便,快捷,容易转换。,音色纯美,精心手工制作,音准、调准,整体音量大,吹奏时非常省气,高音音量大且灵敏度好,低音浑厚发音纯正有力,外观优雅大方,精致。

  两吹口双管巴乌,管身紫竹和木材料,由两支形制、音高完全相同的横吹单管巴乌并排绑扎而成。管身多用较细的无节紫竹或者是木材料管制作,管长20厘米、内径1厘米,管体修削成方筷形或将两管相邻处的管壁削平。正面开有六对圆形按音孔,孔距均等。在上端管口各插入一截竹管作为簧管。簧管长4厘米、外径1厘米,上留竹节,下口与管身相通,将簧管正面竹皮削平,在节下刻出一个长3 .5厘米、宽0.3厘米的竹制簧片,簧舌朝上。将两管的上、中、下三处用细线绑扎牢固。而且两只长度一样的情况下,那吹口就不一样了,老款的双管是在两个调上,可是两吹口就不一样它在一个调上,因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设计,在演出的时候又方便,快捷,迅速,总体音量大,不花俏,更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演奏时,管身横置,将两个簧管拿入手中,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下三孔,吹气鼓簧按孔发音,音域c1—c2,为一个八度。一般不能超吹。两吹口双管巴乌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常用于独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共鸣作用。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到主管和附管。

  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

  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

  2、音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5为例,其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示范),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

  3、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F调、小D调、小C调、bB调、A调、大G调、大F调、大bE调、大D调,巴乌常用调有G调和F调。

  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能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则不准确,让人感到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比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为保证手形美观并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①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与手腕形成的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得笨拙,其次从外观上来看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扇动既美观又灵活);②机翼式(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管形式成一个不美观的角度,经常还回伴随手指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的动作会显得僵硬);③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是形成于打开音孔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回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于手指离音孔太高,当关闭音孔时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音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它不正常的姿势。

  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应做到“通”“松”“空”。

  ①是起到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放,手形美观。

  ②是起到定位的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抬起后,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置,当采用小指固定后会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

  ③是保证手形的美观,小指的采用避免了孔雀开屏式,由于采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它手指的高度,也就避免了孔雀开屏式,在造型上达到美观。

  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不容忽视,其运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较快的乐曲演奏中,小指应用更加自由了,不可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

  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回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出的音才正常。

  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是当吹完一个音后,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声。首先解决音头的“咕”声,大多数初学者均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声,尔后随着气流力度的增加,发音才正常。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用“吐”音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发“吐”音时其实时一个爆发性的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道,爆发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要的力度,便可使乐器发出正常音。所以只要我们用“吐”音开头,音头便清爽干净。

  其次解决的是尾音的“咕”声,当吹完一个音后,特别是567三个音较为严重,随之便会出现“咕”声,听起来很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咕”声呢,因为当你吹完一个音后,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这部分余气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和强度,故这部分气发出的音便是“咕”声,我们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后,快速的把嘴唇打开,把气流断掉,余气依然保留在口腔里,便可避免余音“咕”声的出现。

  气息的运用,在所有吹奏乐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葫芦丝、巴乌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的重要环节,主要讲一讲吹奏音阶时的气息运用。葫芦丝、巴乌的运气和其他吹奏乐器有明显的差别,一般的吹奏乐器当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强度,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芦丝、巴乌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高音5和6的吹奏,只需较缓的气流即可。反之则会导致高音损坏,夹有气流声或根本就没有音乐,故初学者演奏高音时要注意气流一定要轻缓。

  为什么葫芦丝、巴乌的气息运用会如此特殊,从簧片的构造上来讲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葫芦丝、巴乌的心脏部件——簧片,它是靠中间象鸟舌头这一片上下振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它的特点是:头部到根部由窄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根部的振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其次时葫芦丝、巴乌的每一个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演奏时必须找到发这一个音所需要的最佳力度点,不能强也不能弱,我们通常说的“到位”在此体现得很恰当,所以为什么初学者吹出的音乐不好听,主要原因就是气息得最佳力度点没有找到,通常会出现高音区失声,低音区失真,筒音偏高,或中高区发抖、发沙等等所出现这些现象,排除乐器上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气息力度上的问题。

  有一首歌也许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此曲用葫芦丝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极佳,但最令人烦恼的是歌曲中低音3的演奏,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演奏或乐器本身这个音不准,故只能避开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这样一来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有遗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来,并演奏好,我们的演奏范围又宽了许多,诸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带低音3的曲子就能完整地演奏下来。

  低音3是葫芦丝、巴乌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5一样,即关闭所以的音孔用最缓的气流发出的音就是低音3,低音3不如其他音丰满,练习时气流一定要缓,感觉上不用力,只是轻缓的把气送出,低音3作头音时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3单独练习很容易,但如果练习低音3和其他音的转换就有一定的难度的控制,如和低音5的转换,同样的指法完全靠气流的强弱来演奏,这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滑音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使音与音的过渡,做到圆润、优美、流畅并富于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别使傣族风格乐曲的演奏滑音的运用使不可缺少的。

  滑音可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只要记住一句话,手指有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效果自然出现。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自然出现。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具魅力和特色。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经常强调手指接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

  打音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应用极为广泛,打音符号类似提手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时采用,它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演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低二度。打音的速度要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叠音符号类似又字,叠音的演奏和打音相反。

  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颤音时常用的技巧,乐曲中有了颤音,音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特别时高潮部分的快速颤音会让人激动不已。如《金色的孔雀》、《多情的巴乌》这两首大家喜爱的乐曲,除了本身旋律优美外,重要的一点是采用了颤音的演奏,使乐曲显得更加欢快,神韵十足,令人为之而陶醉。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乐谱里用tr标识,演奏方法很简单,就使在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间不断反复,如果需要和上方几度音反复,一般会tr上加一个阿拉伯数字,如在tr上方标记的使3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三度音反复。如果tr上方没有标识任何数字,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反复演奏,在葫芦丝、巴乌上3的颤音一般是演奏成3535353,而不是演奏成3434343,因为这样演奏首先从听觉上不舒服,因为4这个音在葫芦丝、巴乌里,它显得很不实在,其次4的指法有点复杂,3和4快速转换,显得很别扭难度很高。故3的颤音无特殊要求外通常演奏成35353。

  颤音的练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练习,方法虽简单,但要熟练快速,那得花一定的时间,练习

  时先从慢练开始,待熟练后,逐渐加快。练习时无论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忽快忽慢,注意加强双手无名指的训练。

  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还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号O~ ~ ~标识,指震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风格的乐曲中用得最多。其方法很简单,顾名思义,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置得下二孔,手指平稳扇动,产生类似弦乐得效果。以全按5为例,当吹奏3时用无名指扇动1音孔,吹奏2时扇动7音孔其它得依次类推。

  指震音的练习虽然动作简单,但要练好还得花一翻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练习,要做到外形美观、速度均匀、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发出的音要圆润,不要有痕迹,怎样才能做到虚指颤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欢把虚指颤音每一次颤动都把音孔关闭得很实在,这样出来的效果不是最佳,这会使音颤动的幅度很大,没有优美之感反而觉得是一种噪音,大家可以试一试手指扇动时不要把整个音孔关闭。而只关闭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

  气震音,也称腹颤音,一般用符号~ ~ ~标识,它是靠气息有规律地强弱交替而形成地水纹般地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膜哟弹性地颤动而获得地。其效果也类似弦乐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较栽风格上不如指震音浓郁。气震音给人地感觉是清新,淡雅地感觉栽中速,慢板地抒情曲中用得特别多,二者共同点都是起到美化音乐得作用。二者得有机结合可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达到最佳艺术效果,气震音的练习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舌头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吹奏乐曲时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那就时连音和断音,吐音就是解决断音的主要方法,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单吐的练习极为简单,音头须用吐音吹奏,而单吐是连续吹奏,每个音都象唱吐那样去演奏。

  单吐可分为短吐和连吐,也叫硬吐和软吐,短吐一般用顿音符号标记或用T标记,其特点是发音短促而有力,舌头动作轻快。慢短吐时嘴唇的配合很关键,否则会咕声不断,严重影响吹奏效果。

  软吐的演奏则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时值,做到音断意延,舌头的动作点到为止,不可用太大的力。

  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双吐一般用“TK”来标记。

  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双吐的训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端时间的练习才能到位,开始可单独练习舌头,把T和K的发音连起来练习。在乐器上练习时先慢练,舌头和手指配合好,初学者主要问题是吐轻苦重,当发到苦时会软下来,苦的发音含糊不清,练习时应加强苦的练习。在双吐的演奏中,手指和舌头的配合很关键,要求手指比舌头先到位,不能同步更不能晚到于舌头,否则,舌头吐出去的音会不实在,不准确,特别是要快速的双吐演奏中,如果手指和舌头同步或晚于舌头,那整个双吐就乱了,所以无论练习或演奏双吐时,建议大家多分一点注意力在手指上。

  三吐吹奏方法与双吐相似,只是再双吐的后面或前面再加一个单吐,就形成了三吐的

  演奏技巧。三吐一般用于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或者用在前十六音符,后八分音符。三吐的练习也可采用念字法TTK或TKT来练习。只要大家掌握好双吐这一技巧,那三吐更可信手拈来,在三吐中也请大家主要手指的配合,同时注意强弱的处理。

  双吐和三吐的演奏技巧,一般的独奏都有,所以只有把双吐、三吐练会练好,我们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吹奏乐器都能连续不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音或一个完整的乐句,甚至一首乐曲,所运用的技巧就是循环换气,也称内换气,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也采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循环换气的原理及方法,大家知道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不断地输送到乐器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必须换气才能使乐音保持很长,但呼和吸是对立的,不能同时进行,在吸气时音就会断掉,而音是不能断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只有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存一定的气量,可用口腔中这部分气继续推动音乐进行的同时,迅速从鼻孔吸气入肺,然后再把吸入的气继续吹出,循环反复使气流连续不断,但循环换气有一定难度,非一日之功,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很好掌握这一技巧。循环换气最关键的是大脑对机体各部位的支配,要做到动作协调,主要是口腔和肺的有机交换和配合。

  葫芦丝、巴乌演奏中的呼吸方法,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呼气时也容易控制。现将混合式呼吸法介绍于下:

  吸气时,身体各部位放松。扩张肺叶,胸腔中、下部和腹腔自然向外扩张。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使横隔膜下降。吸气后,气息下沉。这时腹部和腰部都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觉得比较轻松。正确的气体贮藏部位应是胸腔下部和腹腔。因此,吸气时,腹部不仅不能往里收缩,而且要微微向外隆起。腰部也随之向周围扩张。

  吸气方法的练习,非常重要,管乐用的最多的就是气,若用气不对,不但不能演奏好,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一般人认为玩管乐的身体会不好,主要就是一些人用气不对以致于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所以一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自己根据要求自己体会。这里提供几种方法:第一,先将胸腹内的气息全部吹出,然后在全身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吸气。如果这时胸、腹腔内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就说明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部位基本正确。其次,还可以自己体会你在闻花香以及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后的深吸气的吸气动作。

  吹奏时的吸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空气,因此,一般是口与鼻同时吸气,放松喉头。注意吸气时切不可耸肩和带出任何声响。呼气(即吹气)

  呼气时,要求腹肌、腰肌和横隔膜始终要有控制(即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使气息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随着气息地呼出,腹肌、腰肌等有关肌肉群随之逐渐收缩,横隔膜也随之复位。这里特别需要张调一点:刚呼气时,切不可立即收腹(应略向外“顶”)。因为立即收腹将造成腹部往里挤压,迫使本来下降的横隔膜提前复位,从而把气息挤到胸部,增加胸部的负担。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呼气的速度,而且时间长了会影响演奏者的身体健康。当气息吹出约二分之一时,腹部分自然而然地往里收,这样的呼气过程是比较正确的。

  总之,吹奏中的呼气始终要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均匀地输送出来。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反复练习。可以通过吹长音来进行练习,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背呼气练习。通过练习,学习者将感觉到气息的速度、压力、稳定程度等,从而增强有意识控制气息的能力。

  (1)在实际演奏中的吸气,并不是每次吸入的气量都一样多,而是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等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吸气量。

  (2)吹奏中有“急吹”和“缓吹”。急吹者气压大,气速较快。缓吹便是气流缓慢地呼出。一般情况下,吹奏低音时用急吹法,吹奏中、高音时用缓吹法。

  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葫芦丝和巴乌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巴乌演奏姿势与葫芦丝演奏姿势基本相同,只不过葫芦丝吹奏时是竖着吹,而巴乌则是用上、下嘴唇包着“吹口”横吹。演奏时双手位于右侧。为使吹奏方便、自然、协调,双手持巴乌时,右胳膊可略高于左胳膊,头站和巴乌管可略向尾端倾斜。另外采用站姿演奏巴乌时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音孔修补法是指某个音孔的开孔位置稍有偏差,或个人演奏气息控制的差异,导致音准不够准确,音孔修补法是一种补救方法。

  音孔修补法其实是修与补两种方法。争对音高偏低需要对音孔进行修理,也称扩大音孔法;音高偏高则要将音孔孔径缩小,即为补。

  一般情况下,在修音孔(扩大音孔)时,需要准备一把尖刀(牛角刀或自制),用刀尖修理音孔的上沿(靠近葫芦一侧),修理时注意,尽量不要修理到音孔的外孔(竹皮),而是修理音孔内孔(竹肉),且不要一次修掉太多,应该一点点的挖,边修边试,直至准确为止。

  音高偏高时,一般用蜂蜡加热熔化后涂抹在音孔上沿(也有沿音孔边缘均匀涂抹的),以延长空气柱的长度,从而达到使音降低的目的。

  音孔修补法适用于个别音孔的音准偏差,如果所有音孔整体偏高或整体偏低,就需要用别的方法来处理。

  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六后二),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管身竹制。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高音、中音巴乌,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也有的用细竹蔑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簧片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葫芦丝是由一个葫芦和一根主管两根副管构成的。是全手工作的。管内有簧片,而簧片的制作对技术上的要求特别高,它基本上决定了葫芦丝的音色和寿命,而葫芦丝的价值也就在簧片上了。演奏时是气流通过葫芦传递使簧片振动产生声音。另外葫芦丝因配上了副管,演奏时就多了一到两个附加音,显得更加丰满而热烈,音色优美飘逸!葫芦丝分为高音葫芦,中音葫芦和低音葫芦。一般葫芦大音低,葫芦小音就高。挑选葫芦丝要注意几点:一是音准程度,特别是低音5和3;二是高音区要明亮,无杂音,中音无沙音;三是主管和副管要协调;最后就是外观无开裂,破损。一般未曾吹过的葫芦丝刚开始要用些力,吹了一段时间后,音色就会变美,吹也轻松多了!

  繁体字汉字的字体形式繁体字,汉字的一种字体形式,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简

  “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创办于1951年,第一届世界小姐在英国斯特兰德学苑舞厅举行,初称“节日比基尼竞赛”,后由英国新闻界将其冠名为“世界小姐”(Miss World)。至2015年,世界小姐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65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树立杰出妇女榜样和帮助饥饿残疾儿童”,其与“环球小姐”(Miss Universe)并称为“世界两大奥林匹克选美盛事”。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再减去对国外的要素支出。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出)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2015年中国人均GNI为7880美元。2019年7月1日,国家统计局官宣: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折合人民币66762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0年8月7日,国家统计局官宣: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0410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他年轻时试着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

  特高频(UHF)是指波长范围为1m~1dm,频率为300~3000MHz的无线电波,常用于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领域。特高频只能以地面空间波的形式进行有效传播。特高频主要用于短途通信,可以用小而短的天线作收发,适合移动通信。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壮语称斜埃。流行于全国各地。响铜制,钵形,钹体较小而厚,钹面直径12厘米~14厘米,碗径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