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主页,(菲华娱乐),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20 01:05  

  主页,(菲华娱乐),主页摘要:民族器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流传至今的艺术代表之一。民族器乐内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特色鲜明,是中华悠久历史中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黑龙江省民族器乐发展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黑龙江等地文化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对黑龙江民族器乐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黑龙江民族器乐未来的发展方向。

  1921年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建立了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随后建立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哈尔滨苏联高等音乐学校(哈尔滨音乐学校)等,为哈尔滨这座四处弥漫荡漾着音乐之风的城市开辟了西洋音乐的先河。20世纪初,长期定居在哈尔滨的俄侨居多,所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哈尔滨百姓的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而为了满足当地俄侨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建立了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等。但这确实为哈尔滨音乐的发展和普及教育营造出非常良好的音乐氛围。可遗憾的是在这么多专业音乐学校中唯独缺席了我国民族器乐的教育,直到1958年的夏天,哈尔滨成立了黑龙江历史上第一所属于我们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哈尔滨艺术学院。自此开启了民族音乐专业教育之先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等综合类大学先后开设艺术学院音乐系民族器乐表演专业,2016年3月建立了哈尔滨音乐学院,是中国第十一所独立设置的专门音乐学院。热爱音乐的学生、兢兢业业的教师,都是发扬民族器乐的中坚力量,也是传承和发展民族器乐的重要基石。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这些传承者们到各个地方进行普及,这样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乐器、学习演奏民族乐器,才能更好地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和更专业的培养,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民族器乐文化才能传播到每个角落,使民族器乐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最早的民族乐团雏形可追溯到宫廷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音乐家和民间乐师们,组建了民族乐团。1950年建立黑龙江省京剧院,1957年成立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1959年建立哈尔滨歌剧院等等,这些民族音乐艺术表演团体在黑龙江省颇具影响力。这些乐团先后培养出刘锡津、关振刚、冯少先、唐富、洪侠、隋利军、李阿萍、程新民、王锐等一大批知名艺术家;乐团扎根黑土,情系百姓,创作出很多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区民族特色音乐,像《丝路驼铃》《北方民族生活素描》《靺鞨组曲》《黑土歌》《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反映当地现实生活的民乐精品。随着大型民族乐团的推广与发展,为了适应不同演出环境的需求,各种室内乐团、小乐队的民族团体也逐渐开始出现。如2018年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建立了职业女子室内乐团等。各大高校和中小学也借鉴了民族乐团的表演形式,逐渐开设了器乐合奏、重奏、室内乐团、弹拨乐团等课程,丰富了学习和演奏形式,为提器乐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地区。大量俄侨移民黑龙江,进而使俄罗斯音乐对黑龙江地区民族器乐发展产生巨大冲击。由于黑龙江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全球化,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使受众群体的欣赏与审美西化,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器乐教育和演奏当中。首先在教育方面,目前黑龙江省学习小提琴、钢琴、萨克斯、非洲鼓等西洋乐器的学生要比学习民族传统器乐的学生多;在曲目创作上,自20世纪60年代末,民族乐器演奏曲目大量移植西洋乐器中的曲目,这显然忽略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其次在民族器乐演奏中,无意识的按西洋音乐作为衡量标准来效仿,这无疑是“落后”的自卑感在作祟。例如,在二胡演奏时尽量让音色与提琴靠近,刻意消除演奏古琴时手指触碰琴弦的声音,吹奏笛子时抹去口风,为追求西方观念中的“无杂音”。再者,仿照西洋交响乐团编制组建民族器乐乐团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西方音乐文化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冲击。实际上,在中国民族器乐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民族器乐演奏技术,还是旋律进行的歌唱性,以及器乐演奏的音色与韵味已经达到了极其精妙的境界。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改变,近代所创作的专业曲目演奏技法难度更高,具有独特的意境、创作和表现风格。若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而忽略民族特点,将会阻碍传统民族乐器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黑龙江地区从古代农业文明向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整体环境较为封闭,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被工业化、信息多元化打破,这对民族器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逐步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等,直接影响了大众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文化传播方式转变巨大,网络、自媒体、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高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民族器乐的生存空间。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以不特定的多数人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诞生促进了传统媒介形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单一信息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如今在商业利益的作用下,在黑龙江地区传播发展传统民族器乐陷入消极循环状态,因为,市场小所以宣传少,最后导致市场更小,人们对民族器乐越来越陌生,甚至会排斥。

  媒体是民族器乐传播的重要手段。传播媒介的导向也会影响民族器乐发展,当今流行的综艺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各大热搜排行榜流行音乐居多,民族音乐常被忽略,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现今应在各大平台开辟民族器乐音乐专栏,以普及民族器乐为目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族器乐的认知度,不断提高音乐文化品位,提高欣赏民族器乐的审美动力。近几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为普及民族器乐知识、创新作品、促进新人发展的同时也是促进地方的民族音乐繁荣和发展。让大家听到一些不一样的音乐,开拓传统民乐的欣赏视野。随着科技进步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新生传媒,都应该承担起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使我国民族器乐艺术得到普及和发展。

  讲座是一种普及教学形式,通常以报告会、广播等形式进行,通常在高校讲堂中开展民族乐器普及讲座,但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高校开展讲座听众多是在校学生和老师,受众面比较窄,如果能面向社会,那么普及宣传的影响力会更大,比如,在地方的图书馆、文化馆等地开展普及讲座,让人民群众融入其中,了解民族器乐,感受民族器乐带来的魅力。

  近年来,作为文化使者,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先后出访丹麦、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几内亚、伊拉克、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也走出国门,为黑龙江地区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例如,2017年11月25日晚,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文化活动。演奏家们用优美的琴声,把民族器乐的文化精髓融入新时代语境,为弘扬中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9年11月,应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邀请,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演奏家们参加了“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系列活动。演奏家们成功的展示了中国的传统器乐文化,而这也标志着以哈尔滨为代表的黑龙江民族器乐发展正在向高水平、国际化的方向大步前进!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应该尽可能满足大众对于民族器乐音乐时代性的要求、改良创新。将民族器乐深入社会,走向基层,多渠道的进行,创作一些大家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曲目,与时代接轨。例如,由青年作曲家于得智创作的《情满北大粮仓》就是以黑龙江地区特点为题材,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为琵琶伴奏的新作品。3.举办惠民音乐会1961年,第一届“哈尔滨之夏”在哈尔滨这座与现代音乐发展有着特殊渊源的城市拉开了序幕。如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走过60个春秋,见证了哈尔滨音乐发展的历史。为了丰富音乐生活和城市文化积淀,活跃当地文化氛围。应不断扩大音乐辐射范围,丰富艺术形式,开设民族器乐专场,这也使哈夏音乐会逐渐成长为哈尔滨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中华民族器乐应引导更多的学习者透过音乐现象看到其本质,深刻理解民族器乐中承载的文化内涵,体悟其所蕴含的民族气韵,树立科学的传统艺术审美观,在与西方多元文化的交融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始终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黑龙江地区民族器乐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人们的审美心理,能够与恢宏的现代音乐文化接轨,创作出具有黑龙江民族音乐特色、适应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民族音乐。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要以民族悠久的文化为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继承和传承这一伟大民族精神,为黑龙江地区民族器乐发展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