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华信娱乐注册-首选网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1-09 21:00  

  华信娱乐注册-首选网页神州乐器网讯 3月7日,四位来自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四位乐器制作者们完成了三个多月的培训,获得了“维吾尔乐器制作技艺”制图培训证书,与段蔷老师(右三)、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所长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左三)合影留念。

  在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疆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无论推开谁家门扉,都会看到小院里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乐器,这里就是充满传奇的“乐器村。”在这里,乐器制作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大多不识字,甚至也不懂得乐理,对乐器制作工艺的了解、掌握多为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

  这也是一直以来,新疆的民族乐器生产制造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凭师傅的耳传、口授、自己的感觉来制造,因而生产出来的乐器大的大,小的小,规格并不统一、音色也略有差别。

  3月7日午后,在乌鲁木齐一间背光的房内,四位来自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四位乐器制作者们围着一位老者,他须发皆白,头顶绾着发髻,眼神依然清亮,一边用游标卡尺在萨塔尔上度量,一边用地道的维吾尔语向四位徒弟讲解。徒弟们也围成了一圈,听的格外认真,不时的点头,生怕遗漏了什么。就在今天,为期三个多月的学习培训就要结束了,徒弟们想抓紧时间再多向老师讨教点东西。

  这位老者便是段蔷,今年82岁。段蔷对新疆音乐的贡献巨大,他是新疆乐器艾捷克的改造者,复原制作了古代竖箜篌。他收集整理了8000多首民歌,以及《艾力普和赛莱姆》等五部维吾尔古典长诗。还研究收集了新疆本土近百种乐器,包括已失专或将淡出人们视线的一些民族乐器,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巜新疆乐器图志》初稿,也就是现在已经出版《中国新疆民族乐器制作图鉴》的原始手稿,这是记述新疆各民族应用乐器的第一部文稿。

  它将西域乐器采用机械(投影)制图法绘制收录其中,后人可随时将那些已遗落史海的民间乐器复原。它对研究与审视新疆民族乐器一个世纪以来的变革与改良,科学总结西域各民族乐器的变异与发展,以及失传乐器的再现等将都具有弥足珍贵的的价值。

  能师从这样一位音乐大师学习乐器制作,对于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这四位乐器制作者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传统的民间乐器看上去并不复杂,可真正要制作一件称之为精品的民间乐器,却并不简单。这里边牵扯到数学、力学、音律学、机械制造等等方面的学问。一个地方厚薄不同,制作出来的乐器就会音色失真,影响演奏。为了使他们对乐器有更直观的了解,段蔷把新疆十几种乐器的造型、结构、形制以及正面、侧面、剖面图都讲解给他们听。

  段蔷说:“现在他们识图、制图的技能基本上掌握了,接下来就是“放样”(把图纸按比例放大做成模板)一件一件做出来,把乐器做一遍就是顶级的技师了。比如二胡蒙上膜、棱角去掉声音就柔和,没有膜声音就”噼里啪啦“不好听,乐器的奥妙就在于制作。

  统一规格生产,就得有标明尺寸的设计图,在学习中,这四位民间乐器制作者已经学会了使用专业工具,如游标卡尺、丁字尺、制图仪、三角尺等绘制出设计图纸。其中年龄最大的吾斯曼·那斯尔把卷着的一筒纸摊开,指着第一张绘制好的图纸说:“这是我用了一天的时间画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再看他绘制的图纸,精密简明。按照这图纸制作一件乐器,清晰得当,毫无障碍。

  然而这一切得来并不容易,在跟随段蔷学习乐器制作的三个多月里,他们每天上午在老师家上课,下午、晚上回到居住的办事处做图。第二天上午交过来,段蔷改完、讲解完,再继续留作业。

  没有接受过任何音乐制作理论学习的他们,只能从最基础的识图、画图开始。这四位民间乐器制作者自带的制图工具很简单,无法完成精细的绘图,段蔷便自费买来专业制图仪,送给徒弟们学习使用。

  段蔷对新疆音乐充满了感情与使命感,为了使新疆的民间乐器更好的传承,他也教的格外负责与认真。四位徒弟们认真的学习与进步,也让耄耄之年的段蔷倍感欣慰。他说:“普普通通的农民,在三个月时间内用专业制图仪学会投影制图并不容易,但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有决心让他们做出更精致的乐器。

  其中一位“徒弟”阿布都拉·依布拉音是加依村乐器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有55个民间艺人,一年大约能销售5000件乐器。他说自己制作乐器的手艺是父亲教的,虽然能制作出乐器,可是以前做的乐器长长短短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后,他学会了看图纸、画图纸。他说回到加依村后,合作社要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乐器。

  加依村是有名的乐器制作村,208户农民已有105户在从事民间乐器制作,网上订单甚至远销内外,新河县还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新和县加依村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新和县文体广电局局长杨杰说,新河县准备通过培训民间艺人,实现新和县乐器制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进一步打造新疆乐器第一村。

  据悉,我区少数民族乐器多达几十种,但民族乐器的制作一直是口口相传的方式,没有固定标准,在传承过程中因为技术不达标,一些制作精美的少数民族乐器使用起来也“走调”,乐器市场亟需标准来规范。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所长迪力夏提·帕尔哈提说,乐器生产制作需要标准化、严谨化,规格参数才能做出更精细和稳定的乐器,将通过申报等方式让它成为新疆的民族乐器制造标准,继而成为国家制作标准。

  据了解, 4月4日-8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在乌鲁木齐7坊街进行150余件新疆民族乐器的展演,随后到陕、甘、宁、青、豫五个省份巡回展演,历时40天。

  3月7日,四位来自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四位乐器制作者们完成了三个多月的培训,获得了“维吾尔乐器制作技艺”制图培训证书,与段蔷老师(右三)、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所长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左三)合影留念。

  3月7日,四位来自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的四位乐器制作者们完成了三个多月的培训,获得了“维吾尔乐器制作技艺”制图培训证书,与段蔷老师(右三)、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所长迪力夏提·帕尔哈提(左三)合影留念。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线.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