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富联娱乐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2-26 17:55  

  首页*富联娱乐注册首页琵琶(英文名Lute),中国传统拨弦类乐器,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琵琶演奏技巧丰富,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指法,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表现力极强。

  琵琶原名“批把”,最早见于史载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的演奏的方法而命名为“批把”。

  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好骑在马上弹琵琶,因此琵琶为“马上所鼓也”。南朝王僧虔《技录》:“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明帝尝引后衣乞为音乐,时杨阜在侧,问帝曰:‘太后,陛下嫡母,君礼岂在邪?’帝愧然缩手,后乃出。倾之,帝谓阜曰:‘吾知卿敬节,然诚因吾心虑不平,今从卿言,不得茫茫湘水,见伊人焉?’此言后之音律高妙。”可知在魏晋时期,“琵琶”之称已经正式进入宫廷。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

  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同时它的颈部加宽,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 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由于以上这两项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种。归纳起来,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 一、轮指系统,二、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统:一、按指系统, 二、推拉系统。

  唐社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可见在唐代,琵琶的地位是很高的。

  琵琶传统上是五声音阶, 到了民国时期,已开始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形制变成了八相三十品,表现力和适应力大大加强,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并且有利于与交响乐队合作, 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公元二十世纪中后期,琵琶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琵琶制作方面,原来用的丝质弦改成了尼龙钢丝弦,有的甚至采用银弦,加大了琵琶音量和共鸣。在技法上左手大拇指以及和弦的运用使琵琶的表现力再次大大提高。由此涌现出一大批融传统音乐和现代作曲理论为一体的优秀的独奏作品, 而且还出现了与各种乐器的重奏以及与小乐队和交响乐队的琵琶协奏曲。

  到了二十一世纪,琵琶不仅在中国呈现出回复盛唐时期的景象,而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可以说,琵琶已开始走向国际乐坛 。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描写了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垓下决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这首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

  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阳春白雪》,亦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

  《彝族舞曲》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描述的是男女老少在晚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情景。

  《火把节之夜》所表现的场景是,在火把节的夜晚,少数民族人民围着篝火,激情地跳着欢快的舞蹈。乐曲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