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优信网娱乐平台怎么样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28 04:09  

  优信网娱乐平台怎么样南宋时铸造,鼓面中心是金色的太阳纹、其他部分则雕刻着各种精致花纹的水族铜鼓常常引发村民的好奇和探究。

  有一种声音,它来源于天地,刺透你的骨髓;有一种鼓点,它是响彻千年的流音,震撼着你我的灵魂。

  初秋的一天,濛濛细雨中,记者有幸近距离聆听了盘县柏果镇猛者办事处马过河村羊场坝的水族铜鼓演奏,被这原始韵味浓郁、千年不绝的回响深深打动。

  在柏果镇的猛者办事处马过河村住着一支数千人特殊的水族,他们的语言是布依族语,可是族别却属于水族,他们从迁到这里就被叫做水族了。

  相传,他们的祖上是在明洪武七年跋山涉水从江西迁来的。从江西迁来的共有9兄弟,目前知道的有五支,分别是贵阳、云南的东川,水城县发耳、花戛以及这里的一支。他们刚迁到这里时,是住在山上,后来被山上的苗族赶到了山腰,在山腰也没呆多久,就又被赶到了山底的水边,从此他们就在水边安家落户,靠打鱼摸虾为生。有句俗语就道出了他们的真实状况:“高山(苗)族水边家,不高不矮是彝家”。在柏果镇,像这样的水族约有数千人。

  高山之巅,群峰逶迤,满目苍翠。羊场坝依山而居,鸡鸣犬吠,村落朗朗,屋舍俨然;绿树婆娑,田园风光,如诗如画。

  在这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水族山水如凤凰羽毛般美丽!”曾有一诗人如是说。

  75岁的陆兴华老人正在家里等着我们。他是当地唯一能打完“铜鼓十二月”的人——“铜鼓十二月”主要表达了一年12个月中,当地水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的场景,根据季节的不同,表现娱乐、祭祀、春耕、播种、丰收等内容。他收藏着数本水族经书。

  在这里,静静聆听水族老人对水族历史的讲解;在这里,我们渐渐地揭开了水族原始而神秘的面纱,走进水族的历史和传说。

  据传,他们的铜鼓传承到现在已有10代。这样的铜鼓在当地有一对,被当地村民称为“一公一母”。一个在当地存放,另一个“母铜鼓”在另外一个寨子存放。这对铜鼓由黄铜铸成,一面重17公斤,高27.6厘米,另一面重15公斤,高26.6厘米。两面铜鼓鼓心凸出,鼓面布满各种弦文,四个扁耳置于鼓腰之间。

  陆兴华老人介绍说,铜鼓最初是用来驱魔避邪,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编排,配上了优美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形成了当今的铜鼓舞。如今每逢过年过节,庆祝丰收年景,以及丧祭活动中,都要打起铜鼓跳起舞蹈来表示庆祝和怀念。

  相传,当地水族的铜鼓起源于久远的古老时代,在那个时候,因族人稀少,一到夜间人们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此,人们就常敲击锣、鼓等乐器来驱邪壮胆。当时水族有个祖先在朝廷做官,当他知道这件事后,就向朝廷申请铸造了一个铜鼓。这个铜鼓据说是按照十二行星仿铸的,鼓面上刻有花纹,中间有个太阳,边上有星星,整个样子像个大钵,敲起来声音十分响亮清脆,用起来也极为方便。

  相传很早以前,在昆仑山下有一个水族村寨,寨中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老人。一天老人上山砍柴,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因劳累过度老人坐在松树下休息,瞬间就睡着了。突然一声霹雳响彻天空,老人惊醒,抬头一看,天空坠下一物,老人上前观之,乃是一面铜鼓。为了不使这天赐的铜鼓丢失荒郊,老人小心翼翼地将其背回家中收藏。不久,老人去世,家族人都来守灵。好心的族人不甘灵堂的冷清,于是把老人收藏的铜鼓抬出来敲打。正当击鼓人将鼓槌敲在铜鼓上时,随着一阵低沉而又宏亮的声音,一股青烟从响声之处冉冉升起,只见老人在青烟中袅袅升空,直达九霄。从此,水家人认为,铜鼓能超度亡灵上天,视铜鼓为天生之物,水家之宝,十分珍爱。

  羊场坝的水族人,是一群说布依话的“水族”,他们有一种比较古老和独特的文化——铜鼓演奏。

  鼓点铿锵,传上古之遗音;芦笙悠扬,承千年之流韵。这,正是羊场坝水族人生产、生活、娱乐、祭祀的真实写照。

  “我们平时一般是不打鼓的,只是在过年打鼓,在婚礼和丧葬时打鼓。在以前,打鼓的人没有固定,只要会背鼓文,每个人都可以打,现在大多数人都不会打了,少有的几个会打的人又打不全。”陆开俊说。

  在村委会主任陆满堂看来,自从有了铜鼓,水族人就编排了“铜鼓舞”,铜鼓舞有两种舞蹈的形式——独人舞和集体舞,这种铜鼓舞在水族的丧葬和节日期间必跳。初一时,族人就会欢聚一起打铜鼓、跳舞共同欢庆过年。跳此舞时,铜鼓敲一槌,舞者唱一句,真可谓是载歌载舞。

  面对记者要听一听铜鼓演奏的请求,陆兴华、陆开俊等村里人顿时忙活起来,准备现场演奏“铜鼓十二月”。

  他们请出尘封已久的铜鼓。铜鼓是一种比较笨重的打击乐器,先用绳索系住铜鼓的一耳或两耳,离地1尺左右悬吊起来。演奏时,陆兴华俯身侧坐鼓旁,右手执槌敲击鼓面,左手持竹鞭敲击鼓腰。其他人或皮鼓,或铙、钹、钗、锣等加以配音,根据铜鼓鼓点的力度、速度、节奏的变化,皮鼓、钹、铙、钗、锣等时急时缓,时强时弱:

  鼓点声声,钹音阵阵。随着“铜鼓十二月”的鼓点,聆听着千年不绝的回响,我们面前仿佛呈现出一幅幅水族人民劳作、生产、生活的和谐图景,随着季节的不同,娱乐、祭祀、春耕、播种、丰收等也一一浮现在眼前。

  据说,为了预祝全年的好运,铜鼓舞的调式定为十二个月的音调,每个月的音调各有所不同,其鼓音抑杨顿锉,铿锵有力,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

  行走在水族生活的青山绿水间,跟着音乐,踏着铜鼓的节奏,去探寻水族文化的渊源和现代文明的节点。

  聆听着陆兴华老人的娓娓诉说,耳畔回响起铜鼓的铿锵乐点。我们默默品味水族文化,却深深感受到水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由于现代文化的注入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村里除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外,年轻一代几乎没有人会打鼓、跳舞,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已处于濒危状况,急需抢救和保护。”柏果镇党政办工作人员陈仕品解释说。

  “寨子里的年轻人都到了外面打工,会打鼓的人更少,大家不那么感兴趣了。”村委会主任陆满堂尤为感慨。

  虽然水族铜鼓演奏没有被历史和时间所湮没,在村民陆开俊、陆满堂、吴子元等上了年龄的人那里得到了部分承继,可后继乏人却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当前乡村版图面貌的深刻变革,独特的水族铜鼓演奏艰辛的生存之路或许能再次迎来拐点。

  柏果镇马过河村羊场坝,犹如一幅徐徐展开了的山水画卷,她留给我们的是眷念和牵挂,送给我们的是她优美的铜鼓乐点、神秘的水家文化。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