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主页·『启航注册』·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23 03:27  

  主页·『启航注册』·主页作为民乐“四大件”之一,二胡近几年来很“热”。社会上学习二胡的人越来越多,二胡考级和培训也很火。同时,二胡也开始向海外传播,东南亚地区、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学习二胡的热情高涨,甚至有人预测,二胡将来会成为一种“世界性乐器”。二胡市场的不断扩大,也刺激和带动了二胡产量的迅速增长,我国二胡生产企业的数量和二胡的产销量都大幅增加。在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二胡的生产及市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过去二胡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等地区,后来逐步扩大,目前全国有18个省市都有二胡生产企业或者个体手工作坊,企业数量也从最初的全国10余家企业、二胡年产量1万把,发展到2013年的415家企业,二胡年产达到45万把。”专家丰元恺说。丰元凯曾是前北京民族乐器厂的厂长,后来又在北京乐器研究所及中国乐器协会从事乐器行业信息研究工作,和乐器打了一辈子交道,对于民族乐器这点事,丰元凯自然是心知肚明:“目前我国二胡主要有7大产地,分别是上海、江苏苏州、江苏无锡、河北肃宁、河北饶阳、天津静海和山东临沂。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约有245万人在学习或者曾经使用过二胡,每年参加二胡考级的人数大约有10万人之多,我国二胡的社会拥有总量大概在750万把左右。”

  丰元凯介绍说,从历史上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二胡产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表演艺术团体和音乐院校纷纷组建,文娱活动广泛开展,形成对各类民族乐器的市场需求,沿海地区一些中心城市逐渐形成了以手工作坊为主体的民族乐器生产集散地。一些农民进入城市的手工作坊开始从事民族乐器的生产,这些手工作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等地。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手工作坊通过合作化向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变,各地相继成立民族乐器厂,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是北京、上海、苏州、天津这“四大民族乐器厂”。这些民族乐器厂通过技术革新,初步摆脱了二胡生产的纯手工生产,实现了二胡生产的半机械化操作。到文革后期,这些乐器厂相继向农村扩张建立一些附属加工点,从而使二胡产量开始大幅度增长。

  第三阶段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开始转入市场经济,二胡生产体现着多元化生产方式,国企、民营企业、个体家庭手工作坊同时存在。二胡产业也迎来了今天这种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丰元凯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二胡的制造技艺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体来说,我国二胡制作水平进步很大。”

  在二胡圈内,依据产地不同,通常被分为南派和北派。通常来说,北派粗犷,南派细腻,两派特点鲜明,各有千秋。但是近几年来,南北两派的交流日益频繁,双方也在不断吸收对方的长处,促进了我国二胡制作技术的整体提高。在二胡的质量方面,演奏家无疑最有发言权,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过去二胡主要分为北方琴、上海琴、苏州琴三个流派,苏州无锡二胡音色较纤细,注重柔美,音量稍小;北方琴比较粗犷,音色没有南方琴那么干净漂亮。但是现在北方琴和南方琴的音色都在往中间靠,苏州、无锡的琴的音量也大了一些。”邓建栋称,他经常使用王国兴、陆林生等南方琴师的琴,这些年来,他们的琴做得越来越成熟和稳定,音色也各有特色。“在工艺上,南方琴在保持原有做工讲究的基础上,现在在处理各个细节上更加精细了。北方琴的制作工艺也有明显提高,这是南北互相学习和融合的结果。”

  对此,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扬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高扬称,二胡发展目前基本以六角筒为主流,二胡形制正在发生多样性变化,有各种样式的琴头、琴筒。“南北方的二胡我都用,如王铁树、、陆林生、王国兴的琴。目前我主要使用的是移动千斤、移动人造琴皮的改良二胡。”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张尊连也表示,南北方琴通过不断交流借鉴后,水平均大为提高。比如原来南方的琴比较柔美,不过音量有些放不开。北方琴嗓门大,音色不太纯正,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推动,有所融合和推进,此外二胡用料也越来越规范,尤其是专业琴,这么多年做得都比较好。

  众所周知,蟒皮是二胡最为关键的原材料,蟒皮的材质及蒙皮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二胡的声学品质。此前二胡、三弦等乐器所需蟒皮原材料大部分是通过捕杀野生蟒蛇获得,但到上世纪80年代,野生蟒蛇已经基本上被捕杀殆尽,蟒皮乐器原材料来源受限,加之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规范日益完善,使得我国蟒皮乐器生产一直处于不合法、前景暗淡的状况。二胡生产一度面临“无皮可供”的状况。

  这种情况到了21世纪初开始改善。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实施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政策,加大了人工繁育蟒蛇的力度,蟒皮乐器原材料来源一方面靠从越南等周边国家进口解决,另一方面以海南东盛弘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进行人工繁育蟒蛇试点研究的成功,从根本上解决蟒皮乐器的材料来源问题。

  海南东盛公司董事长林明栋介绍说,目前海南人工繁育蟒蛇已经达到六万多条,一般生长4年以上的蟒可供制作二胡,人工繁育蟒蛇基本能够满足二胡需要。而且他们也在实行物种优选,一代一代进行繁殖,把鳞格方正、色泽鲜艳的蟒蛇留下来进行繁衍以逐步达到二胡制作的需要。对于二胡用蟒皮的原材料问题,无锡古月琴坊总经理黄建洪介绍说:“目前二胡蟒皮货源比较充足,但价格较高。现在蟒蛇养殖主要集中在越南和海南,市场上99%的蟒皮是养殖的,另外1%的野生蟒皮多是走私过来的。其实人工繁育的蟒蛇和野生的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演奏者心理的作用。”

  蟒皮的问题解决了,但红木则不是那么乐观。黄建洪介绍说,高档二胡材料都是使用红木,而且专业演奏者较多使用老红木,这些老红木都是从越南旧家具,旧房料上车下来的。近年来红木资源越来越紧缺,所以价格飞涨,5年之间,酸枝木的价格涨了10倍,一吨红木从3万元涨到30万元。“越南是不允许老红木出口的,只允许加工成套料出口。老红木从去年起已经被列入濒危物种目录,已被严格控制出口。目前大部分老红木都被做家具的人抢购了,今后老红木材料的来源将会越来越少。”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