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天九注册』登录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12 02:01  

  首页『天九注册』登录首页作为一名管乐同仁,当我读到《管乐训练手册》这本书时,顿感欣喜与激动。本书概述了管乐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内管乐的现状,从乐器法、指挥法的角度入手,结合近五年国内排演频率较高的管乐作品,探讨了指挥在实践中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当下我们的管乐教材数量甚少,以指挥视角进行编撰更是不多见,《管乐训练手册》的出版无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为我国管乐教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管乐合奏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作为管乐合奏的核心人物,指挥除带领管乐团正常排演外,通常还需要负责管乐团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一点在学生管乐团中尤为突出。为此,《管乐训练手册》在第四章中针对刚刚成立的管乐团的日常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其中涉及成员招募、组织管理、管乐团座次、排练演出等关键环节;在第六、七章讲述了曲目排练时对管乐团的具体要求以及管乐合奏基本功训练,对指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通过融合出版的方式加入了示范指挥视频,这对阅读此书的广大音乐教师、管乐团管理者以及管乐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最直接的帮助,也是乐团训练教材编写形式的新尝试。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可吹奏管乐器是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贾湖骨笛。

  贾湖遗址是距今约9000年至7800年的华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遗址,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了人类的吹管乐文明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萌芽。贾湖骨笛的制作工艺也佐证,远古时代的人类通过对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之间音准以及距离的测算,已经能够使用动物之骨制作出可以演奏七声音阶甚至少数乐曲的管乐器。

  管乐器是一类依靠气体(一般为人的呼气)传入圆柱形管体内,造成管内空气振动从而发声的乐器。其音高的变化,是通过气息在有多个间隔相同或有规律的出气孔的管体内传播的不同距离产生的。世界上各个国家、各种文明创造的管乐器种类极其丰富,它们制作材料不同、管径大小不一、形状和长短也有差异,从而创造出了能够演奏不同音色、表达不同个性的各类管乐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传播范围广泛的是西洋管乐。西洋管乐器家族庞大且成体系:

  从音域来说,西洋管乐器既拥有能演奏到钢琴最高音(小字五组的C5)的短笛,也有最低音能达到大字一组E1,甚至更低的大号(仅比钢琴最低音高纯五度),音域极宽;

  就同类家族乐器的完整性和融合度来说,每件乐器都有同家族的其他音域乐器(如长笛同家族乐器有短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单簧管同家族乐器有高音单簧管、中音单簧管、次中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倍低音单簧管等),并且西洋管乐器家族中不同种类的管乐器在音色上能够达到相当程度的融合,能够很好地衔接不同种类乐器的音色并满足作曲家对音色及音域的需求。这也是西洋管乐团能够在全世界传播并成为最基础的乐团类型的重要原因。

  当然,世界其他优秀文明创造的管乐器数量也非常多,如中国的竹笛、唢呐、笙;俄罗斯的芦笛、扎列卡;爱尔兰的风笛;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传统乐器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等。

  现代西洋管乐团中同类型乐器的发展演变经历有着共通之处,如同样都是木管乐器的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萨克斯管等,以及同样都是铜管乐器的小号、圆号、次中音号、大号等。

  以双簧管为例,在原始时代,人们主要用柳树皮、苇叶等材料卷成圆柱体并固定住,将上端捏紧成双簧片形状来吹奏,仅能吹奏一个音,并且乐器的音高随着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较不稳定,如“小不点号角”“芦苇响”等。其特点是管身与簧片为一体,无法分离。在此基础上,古代双簧乐器进而发展成管身与簧片分离的形态,分单管与双管两类。

  其中,古埃及的单管乐器“赛比”发展出两种形状,一是类似笛类乐器的无簧片对嘴吹奏结构(类似中国民族乐器箫的吹奏方式),二是需要插入簧片的吹奏结构。双管乐器则在另外一些国家长期使用。这种双管乐器中每根管子大概有三到四个音孔,其演奏效果类似重奏,十分有趣。

  双管乐器的演奏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直到中世纪中期,双管乐器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中世纪后期,双管逐渐走向没落,一些新的双簧乐器问世,如12世纪后的多管乐器风笛,包括西班牙混合式风笛与波兰的风箱风笛。直至14世纪左右,乐器才脱离了双管演奏的框架,转而使用单管,例如肖姆管成为了风靡音乐界的乐器,其形制已与现代双簧管很相似,也是现代双簧管的前身。

  16世纪,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别明显,为了追求和谐、统一的音色及促进管乐团发展,一些乐器逐渐向不同尺寸的同类家族乐器发展,这就标志着乐器的发展进入了“配对”历史时期。17世纪中叶,法国音乐家将一种较小的肖姆管改进后命名为双簧管。至此,真正的双簧管问世。为了适应半音化乐曲及转调乐曲,乐器制作者对双簧管进行了一系列方便演奏者的改进,如在喇叭口上开孔、将单音孔改为双音孔、将音域延伸至C1等。这些改进使得双簧管在18世纪初的欧洲成为脍炙人口的乐器。

  本书共有七章,相对完整且专业地讲述了管乐指挥应当知晓或掌握的内容,并结合具体的谱例提示了指挥在训练乐团时应当注意的具体事项。七章分别介绍了管乐概述、管乐器分类及演奏法、管乐合奏音响分析、管乐团排练、指挥法、管乐合奏训练与指挥实践、管乐合奏基本功训练。本书配合六首曲目的具体讲解以及十五首曲目的示范指挥视频,从指挥而非演奏训练的角度探讨如何训练、要求乐团。这些所选择的曲目来源于近年来在上海举办的“中华杯”中国优秀管乐团队展演的必奏曲目和上演频率高的中外优秀管乐作品。本书采用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能够帮助广大音乐老师以及管乐从业者。

  李刚,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指挥家学会会员、中国国际合唱节艺委会委员、中国音协合唱联盟教育培训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京津冀合唱艺术研究会主任、北京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音协指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理事、中国管乐学会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美中华人音乐家协会荣誉主席,出版《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管乐艺术》《班级合唱指挥训练一本通》《音乐表演艺术概论》等多部专著及教材,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京津冀合唱指挥艺术人才培养平台”和“追梦红楼——87版电视剧《红楼梦》大型组曲音乐会舞台实践”项目负责人,国庆70周年盛典与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广场3000人合唱分指挥训练总指挥。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