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万向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1-08 01:34  

  首页:万向注册:首页这次我给大家介绍的是「葫芦笙」,它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云南等地。

  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的攀缘草本类植物,原产于印度。果实呈梨形或圆形,可以吃,也可以入药。葫芦果壳干硬后,常被用来盛酒、装物,道士也常用它来盛丹,使它染上了一点仙风道骨的神韵。

  葫芦又被称作「匏」。在很古老的时候,人们就用它来制作笙、竽一类的乐器,而「匏」也就成了八音[1]之一。

  在中国的云南地区葫芦尤多,以至于从清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对云南佤族部落的首领泛称「葫芦王」,佤族阿佤山区也被称为「葫芦王地」。

  葫芦笙,是用一个葫芦来作为它的共鸣腔,竹子做的簧片作为发声音筒。竹子越长它的音越低,竹子越短它的音就越高。

  葫芦丝,它也是云南代表性的一个乐器,属于傣族的。葫芦笙葫芦丝原理相同,都是以葫芦作共鸣腔,不过葫芦丝音高的调制原理类似笛子,靠不同音孔来调整。

  从前有位德国的传教士来云南,回去的时候带了一把葫芦笙,之后把葫芦笙发声原理琢磨透了,慢慢地制造成了一个新的乐器。

  是的,就是西方音乐史上很重要的口琴。你听,在吹奏时,葫芦笙吹或吸,都有声音的;口琴的也是吹吸都有声音。

  同时,它们都还有一些相同的技巧,例如通过拍打琴尾气流,产生颤音效果、又如吹出哇音。因此葫芦笙算得上是口琴的祖先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中国少数民族的乐器和现代西方标准化的乐器音高并不同,当我们用训化过的西化的耳朵来审视东方传统声音,可能会觉得声音是不准的。

  在中国,宋代人提出了「乐效人声」,也就是乐器要服务于人声。很多少数民族的乐器和他们语言发声是相和的,也就是在传统计算方式上再修正符合自己本民族的人声。想更清楚了解少数民族的乐器,就需要读懂他们的语言。

  葫芦笙就有很多不同的调,每个民族都会根据他们的语言有一个特殊的调在里面。像拉祜族比较接近大调,乐器音色有点像我们教堂里面用的合成器,它可以做很长的延音。

  拉祜族和葫芦还有这样的渊源:传说从前造物主厄莎播下葫芦种子,结出了一个葫芦,葫芦长大后,里面竟然有一对小兄妹(娜笛、扎笛)。两兄妹成婚后生下来九对最初的人类,这就是拉祜族最早的祖先。其实,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关于葫芦或葫芦笙的传说,例如彝族、阿昌族、怒族、拉祜族、德昂族、佤族和水族等。

  从前,有对年轻的猎人夫妇,刚在一起没多久,财主就看上了姑娘的美貌,把她抢走了。姑娘临走前悄悄告诉猎人,等到三年三个月零三天后,穿上雀皮衣裳,吹着葫芦笙,到财主家院心里跳三转,就会见到她了。

  猎人熬过三年三个月零三天后,穿上雀皮衣裳来到财主家,在财主院子里吹着葫芦笙跳着舞,绕着院子跳了三转。果然,姑娘听见葫芦笙响,笑着奔出来同猎人相见。

  一旁赶来的财主见了也很奇怪:「姑娘来到他家几年,从没见过她笑过,今天见到穿着烂皮毛衣裳的人怎么会高兴成这个样?我要是把雀皮衣裳穿上,姑娘不也对我笑了吗?」

  于是财主把猎人的雀皮衣裳抢过来。这时姑娘马上叫起来:「妖魔鬼怪来啰!」闻声而来的家丁护主心切,直接向着毛茸茸的怪物张开了毒弩,劈头盖脑射去。老财主一下子被乱箭射死了,猎人和姑娘也得以团聚。

  从此以后,彝族人每逢讨亲嫁女,都会吹葫芦笙,跳舞,唱调子。表示对财主的蔑视,对这对坚贞的猎人夫妇的祝贺。

  所以,音乐都是跟舞蹈不分家的。在云南少数民族葫芦文化的背景下,很多节庆、祭祖或婚丧嫁娶中,吹葫芦笙、跳葫芦笙舞都是一种最高的民族礼仪。葫芦笙在民间是要搭配舞蹈使用的。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