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优游注册-网站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9-29 15:33  

  优游注册-网站芦笙,是南方特色文化标志意义的一种簧管乐器,它遍及贵州、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省区市的广大苗、侗、水、彝等民族地区。其中以苗族芦笙为最盛,文化最为丰厚。芦笙又是我国笙族乐器中的一个成员,这个家庭有竽、笙、排笙、葫芦笙、芦笙等。从1982年以来,进入各院校成为一门民族乐器。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其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千百年来苗族不断由北向南及向西迁徙,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

  对此,在苗族古歌和芦笙词中,均有记叙:“多嘎妈单阿(女人们)拓地开荒,在滔滔黄水河岸,多单爹干爸(男人们)辟地开疆,在浑水河岸,我们的祖先苦难当,居住之地平的像木板,到处一片水茫茫。战争凶、生活苦,不断徙住他方。地像鸡粪一样,踩上去摇摇晃晃。阴雨连绵没有路,狂风呼呼路难行。太阳落坡去,太阳钻洞了。天地黑沉沉,高坡虎狼叫。来送学太阳,钻洞躲虎豹。”

  芦笙,伴随着苗族的特殊历史,跋涉千万里,在极其险恶,近乎变蛮荒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环境中搏击求生存,逐步形成了苗族芦笙这件具有独特品性的音乐文化工具,成为苗族人民独创的一种文化模式。那事事皆笙歌,处处有笙乐的生活场景,呈现出芦笙巨大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提升和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之所在。一旦某个民族的文化消失了,就意味着该民族已处于消亡状态了。这种具有“根”的文化形态,最显著的是体现在原生态性的民族民间文艺之中。

  芦笙,就是这种文化样式的一个代表。民间芦笙是文化内涵极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部口传社会百科全书,在极其漫长的流传历程中,芦笙已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传承方式。

  苗族人民在强化民族聚合力,延续发展文化传统,培育人的美好心灵诸方面,对于芦笙文化的价值极其传承的深远意义,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作为一项乡规寨规。当年届7至12、13岁的男孩,人人都必须学习吹奏芦笙,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责难。一个好芦笙手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若是一名能用芦笙与神灵相沟通的乐师,由被视为有智慧有本事的人而备受尊敬。

  在过去民间里甚至有“不会吹芦笙,姑娘不喜欢”之说。在苗族民间,把会吹芦笙与懂得事理、有知识有能力相提并论。于是,在历史上苗族社会形成一个人人都应学习吹奏芦笙的文化传统。

  苗族芦笙传统的传承方式,是一种在无文字的社会条件下所创造的乐教形式,把学习知识事理、接受教育的宗旨贯穿在学习芦笙演奏过程中,用一种轻快的奏乐方式去诠释演绎比较枯燥的知识事理,社会理念。把学芦笙、明事理这两件事寓教于乐,互为一体。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地区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的改善,芦笙乐传承的教化目的和传统的“代言”功能已趋向弱化。调查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些民间芦笙手,不仅所掌握的传统曲目有所减少,特别是知晓芦笙词(歌)的已寥寥无几。可见,作为民间传统芦笙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唱芦笙歌(词)、懂芦笙曲、知晓芦笙舞等,正在被人们所忽略而逝去,因此关注这一教学环节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