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利盈娱乐注册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7-11 03:15  

  利盈娱乐注册杨润春是河北省文化厅命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林寺寺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70岁的杨润春,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这和他潜心数十年多年的音乐演奏是十分不开的。杨润春小时候家里供着一个名叫祁培林的牌位,老人告诉他这是祖师爷。杨润春爷爷的爷爷杨育,最初是木匠,后来在干活时不小心伤了脚,这才改行学竹林寺寺庙音乐。杨育的师父就是祁培林。

  竹林寺寺庙音乐传到杨润春的父亲杨俊声这一辈,依然是完整的,但“文革”期间杨俊声珍藏的曲谱唱词几乎全部被毁。在当时的大形势下,杨俊声不打算将竹林寺寺庙音乐传给杨润春。直到改革开放后,百业俱兴,杨俊声觉得传了好几辈的手艺不能就此中断,而且这一行当还可以养家糊口,他就把这些寺庙音乐传给了杨润春,曲谱基本能记起,但唱词只能记得一部分。能记起的唱词就凭记忆写出来,到杨俊声82岁时去世前,他整理出来的唱词有《九函灯科》、《沐浴科》、《破狱遇桥游莲赞》等三本册子。

  据杨润春介绍,竹林寺寺庙音乐所用乐器有管子、笛子、笙、镲、鼓、云锣、铙、钹、海螺号(俗称海锥)、当当十种,一般有8人组成班子,指挥者由班主担任。其表演类型大多数属于吹打乐,一般以吹奏乐器为主,弦伴奏,打击乐控制节奏与速度,并起到烘托气氛、填补乐器停歇空隙作用。表演形式有行乐和坐乐两种,行乐以一定次序沿街行走进行表演;坐乐在室内坐凳演奏,表演时身披道袍,头顶道士帽,但表演者一般不是道人。

  现在,杨润春家里还有一整套祖传的乐器。他的主要乐器都藏在一个皮箱里,不用的时候就放好。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如海锥、铙、钹等就放在了别处。

  杨润春珍藏的云锣,相比其它乐器造型显得比较特殊:一个大木架内含10个方框,每个框内悬一小面铜锣,下面有手柄。铜锣有小碗大,轻轻一碰即发出悦耳的声音。木框由硬木制成,已磨得圆滑发亮,框上雕琢着两只蝙蝠,振翅欲飞。云锣重达十几斤,杨润春的小孙子双手举着都吃力。其余的乐器如笙、管子、镲等都是大部或全部由铜制成,精美,厚重,古朴。

  数百年来,寺庙音乐的技艺传承,主要为家族传承,也有少数为拜师学艺,传于他姓。当年,全县曾经有十几个寺庙音乐鼓乐班分支,到民国初年又出现了“三元义”鼓乐班,由于名气大,后把寺庙音乐鼓乐班泛称为“三元义”。逢有丧葬出殡、超度亡灵、寄托哀思,“三元义鼓乐班”就会被请去吹奏,已是多年习俗。寺庙音乐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能绵延不断、流传至今。

  从12岁开始,杨润春一边念书,一边和父亲外出演出。开始,他负责一些打击乐器,如镲、锣等,之后,逐渐熟练掌握全套乐器的演奏技能。

  竹林寺寺庙音乐曲谱,已形成完整套路,有道家风格、佛家风格、古乐曲和古民间乐曲四类共50多种曲目,曲调幽思悲壮,加上海锥的呜咽声,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前几年,省有关部门专家专程到阳原,将竹林寺音乐乐谱整理出来,编辑成册,共有寺庙音乐、古曲、民间音乐、打击乐、补遗五册。

  “竹林寺寺庙音乐是阳原县及周边地区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尽管“三教合一”的音乐体系尚未形成,但竹林寺寺庙音乐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将生产一定的推动作用。”杨润春说,近年来,受多元文化影响,竹林寺寺庙音乐的演出大为减少。以他为首的“三元义鼓乐班”,仅是为了生计而时断时续地演奏。此外,由于曲谱残缺不全,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习传承,竹林寺寺庙音乐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今后,我将尽我所能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竹林寺寺庙音乐,让天籁之音传得更久远。”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