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万和城平台注册登录网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5-24 17:12  

  万和城平台注册登录网页雄浑激昂,鼓点或密密麻麻,或断断续续;声音震耳欲聋,催人奋进,奏出如此语调的乐器叫契丹鼓。它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我市虽已失传,但活跃在基层的文化工作者追本溯源,觅得了它的踪迹,发扬光大,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方式。

  张国云目前是南票区缸窑岭镇政府文化站站长,长期扎根基层,从1990年开始,就从事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的乡土人情颇为了解。

  6月25日,记者采访张国云时,她回忆,此前,镇政府举办文化节,要求弄出一个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她思来想去,找了好几个表现形式,都不太满意。最终,选择了契丹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河。选择契丹鼓作为表现形式的缘由是通过大量查阅史书,得知缸窑岭地区曾有契丹人居住过。那时的人们在节日或打仗的时候,为了壮威,常常击打契丹鼓,提振士气。”张国云说。

  在以前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站组织村民敲河西打鼓,或扭秧歌等。据张国云介绍,这些表现形式村民也很喜欢,但时间一长,总感觉“缺了一种精气神儿”。最后汇总,大家伙儿一致认为这种“精气神儿”就是立足本地的文化特质。

  当地有关契丹鼓方面的资料很少,为了达到神行兼具的效果,张国云查阅大量历史书籍,并上网找寻。经过多日筹备,契丹鼓的清晰轮廓终于显现。

  有传说传世,古时有一头黑牛和一头白牛,在一条大河相遇后产下八个孩子,形成契丹八部。张国云说,契丹鼓共有九个鼓,一大八小。大鼓代表的是黑牛、白牛,小鼓代表的是它们的孩子,也就是契丹八部。

  还有八个镲穿插其间。乐器安放时,大鼓摆在中间,一侧四个小鼓。大鼓由两个身强力壮的人敲击,小鼓则由年轻人或孩子敲击。

  去年10月份,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敲击后的效果终于有了“气候”。一开始,根据网上下载的曲谱敲击,节奏有快慢之分,调子有高昂、低沉之别。“慢节奏有5下、7下,中间有停顿,快节奏有连续5下的。”张国云说,“后期根据契丹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又找来专业老师编排,形成了缸窑岭当地的风格。”

  还有更快节奏的,分别为4下连续鼓点的、2下连续鼓点的。在敲击过程中,鼓和镲多数情况下同时进行,也有分开敲击的。

  选择乐器和服装时,表演者也不糊弄,他们从河北买来专业的契丹鼓,小的直径五六十公分,大的直径两米多。服装从市里买,颇有一千余年前契丹人的范儿。

  张国云说,表演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挥舞的手臂、坚毅的眼神、凛然的表情,这些都需要表演者去用心琢磨。

  表演契丹鼓共有20人,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13岁,他们全是当地的村民。毛煜博是最小的表演者,他学习契丹鼓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经常和大人们在本地或外地演出。“我学了一个多礼拜就学会了,敲击的声音美妙而让人振奋,我非常喜欢。学习之余,我一定不会丢弃的。”

  65岁的刘玉华有时负责打鼓,有时负责打旗。她说,旗帜也很重要,像一个指挥宫,指挥着千军万马,指哪儿打哪儿,敲击的力道、频率如何,完全看旗帜的。

  据了解,20名队员全是由于热爱契丹鼓而自愿参加,他们除了劳作、学习外,经常组织起来敲击契丹鼓,让那激昂、欢快的鼓点响彻山村,让村民的脸上露出红光。

  最近,缸窑岭镇文化站邀请了市舞蹈家协会的老师编排了舞蹈,配乐就是契丹鼓。张国云说,契丹鼓可以独立表演,也可为舞蹈、歌曲伴奏,形式多样。

  多次演出,无论是当地观众还是外地行家,均给予了缸窑岭镇契丹鼓的表演以很高的评价,让表演者及基层文化工作者有了很大的动力,他们将一直坚持下去,无论是节目编排方式还是表演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让更多的老百姓喜欢。

  处在新时代,表演风格也应与时俱进。张国云说,将邀请专业老师,将契丹鼓融进当地老百姓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去,让老百姓的生活随着雄壮的鼓点越来越红火。

分类导航